122cc太阳集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122大阳城集团网站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
联系方式:E-mail: zhangzhuo027@whu.edu.cn
著作
- 《主持人形象塑造》,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
- 《福克斯与CNN竞争内幕》,华夏出版社2008
- 《打开传媒之门——影视传媒类艺术考试系列教程》,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
- 《亚洲电视新景观》,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
- 《当代电视研究前沿译丛》,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
- 《荆楚文化的可视化传播与价值拓展》,122大阳城集团网站出版社2018.12
- 《两种范式的对话: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历程与转向》,122大阳城集团网站出版社2019.
论文
- 风味人间:影像中跨文化传播的“另辟蹊径”,《中国电视》2019(6)
- “已建立的历史”与“重新修订的历史”——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阶段性考察,《西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9(3)
- 时间流、场景化和沉浸感:观察式纪录片《三日为期》的样态考察,《当代电视》2019(5)
- 空间自我:位置服务技术下社交网络用户的身份认同构建——以咕咚应用为例,《当代传播》2019(2)
- 媒介效果研究:“假说”还是“理论”?——基于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学术考察,《新闻界》2019(1)
-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新动向——基于2007—2016年欧美传播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,《新闻与传播评论》2019(1)
- 主题、话语与空间:纪录片《中国春节》的跨文化思考,《电视研究》2018(12)
- 微信朋友圈的空间叙事探析,《编辑之友》2018(6)
- 身体-媒介/技术:麦克卢汉思想被忽视的维度,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2018(5),《新华文摘》(网络版)转载2018(20)
- 新时代·新生态·新表达—国产纪录片发展透视,《人民论坛》2018(5)(上)
- 网络综合治理的“五大主体”与“三种手段”——新时代网络治理综合格局的意义阐释,《人民论坛》2018(5)(中)
- 绕轴翻转: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教育的理念革新与范式转型,《现代传播》2018(3)
- 文化杂糅与他者想象——我国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轨迹与心理动因,《新闻界》2018(3)
- 虚拟现实新闻的伦理反思——基于技术与媒介的双重视角,《湖北社会科学》2017(12)
- 新媒体“社会共享”的崛起与逻辑嬗变,《新媒体与社会》(第十九辑)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
- 仪式建构·故事表达·文化阐释,《中国电视》2017(8)
- 中年人QQ使用情况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,《新闻与传播评论(2013)》,武汉出版社
- 国际品质 市场路径——2012-2013年中国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,《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(2013)》,122大阳城集团网站出版社
- 新一代广播电视的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2013(4)
- 跨文化理论视阈下的纪录片影像表达,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2011(11)
- 从窃听丑闻看西方自由主义新闻观的困境,《光明日报》2011/7/18
- 中国网络监管到网络治理的转变:从“网络暴力”谈起,《湘潭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0(1)
- 经验学派媒介效果研究对拉扎斯菲尔德的路径依赖,《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(2009)》,122大阳城集团网站出版社
- 从“效果”到“影响”: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与反思,《新闻与传播评论(2008)》,武汉出版社
- 超越“选秀”:2007中国真实电视的转型,《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(2008)》,122大阳城集团网站出版社
- 传播学学术身份与研究范式的论战与反思,《中国传媒报告》2007(3)
- 中国传媒公共领域角色的重建,《现代传播》2005(3)
- 媒介暴力研究的多重视角,《湖北社会科学》2004(12)
- 从电视节目形态变化看内地传媒角色的变迁,《现代传播》2002(1)
- 搜索传统 走向沟通:从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看中国传媒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,《国际新闻界》2000(2)
主持及参与的主要研究项目
- 2018-202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:基于数据分析的国家文化构造与国民文化传播研究
- 2016-2018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:两种范式的对话: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历程与转向
- 2015-201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:荆州大遗址楚文化数字化保护及传播技术集成示范
- 2013-20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:新媒体使用及其影响研究
- 2011-2013 湖北省教育科学“十二五”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:记者型主持人教学改革创新研究
- 2011-2013 珞珈青年学者科研启动项目:中国纪录片产业研究
- 2010-201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项目:广播电视创新新闻报道研究